委羽山大有宮
委羽山洞位于浙江黃巖縣城南2公里處。委羽山,又名俱依山,系一小山丘,山東北有一個寬、高各約2米的深長古洞,道書稱此洞為“天下十大洞天”中的“第二大洞天”。洞口鐫刻“第二洞天”四個大字。
據《云笈七簽?卷二十七洞天福地》記載:“第二委羽山洞,周回萬里,號曰大有空明之天。在臺州黃嚴縣,去縣三十里,青童君治之?!睋T道經記載,東王公又號青童君、東方諸、青提帝君,即青童君就是東王公(東華帝君)。
委羽山,民間傳說上古周代劉奉林在此修煉得道,駕鶴飛升之時,片片鶴羽,委墜此間,故而得名。司馬承禎記,委羽山洞,周回萬里,號曰大有空明之天,青童君治之"。元代陶宗儀《輟耕錄》載,舊傳道士嘗持炬入,行兩日不可窮,聞櫓聲乃出,故云此洞通往東海。南宋龐元英《談藪》載,有天臺樵夫失足墜穴中,行二日乃從委羽山洞出。
南朝年間,委羽山始建大有宮。北宋政和三年(1113年),宋徽宗賜皇宮內鏞鐘給大有宮道人。元代始,信奉全真龍門派?,F大有宮為清康熙十五年(1676年)重建。宮外古柏橘林,景色清幽。宮內有北宋鏞鐘、瑞井,存大殿、前殿及兩廂四十多間。大殿內供奉玉皇、邱處機、呂洞賓及"三清"像,為明宣德與清康熙時制作的漆金木雕。
《黃巖縣志》記載,民國年間,大有宮道教還非常興盛。民國二十二年(1933年),大有宮舉行全真龍門登箓儀式,有來自全國十一省道教領袖四十多人、省內百余人參加盛典。民國二十九年(1940年)編大有宮《宗譜》統計,元代至民國,大有宮有道教宗師、律師和嗣師三千二百多人。
晉朝詩人謝靈運到委羽山游覽后,曾寫有“山頭方石靜,洞口花自開。鶴背人不見,滿地空綠苔。古洞仙自在,鶴支羽還留”。在洞的周圍可以拾到許多方石,光澤五色錯雜;還留有“大有宮”、“大有亭”、“迎仙橋”等遺跡。
《游委羽》
——作者:晉潘端明
借問仙游子,
何年上玉京。
至今稱委羽,
靈秀似蓬瀛。
《尋委羽洞》
——作者:宋左緯
委羽不知何處是,
倩人扶上木蘭橈。
欲尋去路花梢密,
爭認行云酒浪搖。
流水忽隨山腳轉,
洞天疑把杖頭挑。
逡巡不覺東風晚,
殆有仙人弄玉簫。
(李鳳森 李娜 謝至開 三道整理 青城山道協供稿)
相關文章